- YOKA时尚网 官方微信 扫一扫立即关注
- YOKA时尚网 官方微博 扫一扫立即关注
-
- 服饰美容
- 肤君
- HOT男人
-
——嘎巴甸的历史——
我喜欢风衣,因为这件英国军装大衣有些历史、有些故事、有些耐看、有些性感。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设计的是英国军队装备本身以及作战方式的巨大变革。
贯穿1860年代的战争特点是拿破仑式的线列步兵战术。
在一片大野地上,双方军队各自成列。
当长官发出「装填火药~开火~」之后,一排一排的进行开火以达到「自动武器」的效果。在日本,这种打法也叫「三段击」。
这种情况下,鲜艳的制服就是非常合理的存在,可以在战斗中有效地帮助指挥官识别步兵。
然而即使在1850年代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随着远程武器技术的发展,这种作战模式已经变得不切实际,明亮扎眼的制服导致士兵更容易成为敌人攻击的目标。
军事战术需要适应这种新现实,制服也必须如此。
在一战中,「战壕战」成为其最主要的军事特点,是一种士兵在地面上挖出深沟进行攻击和防御的作战方式。
以前那种厚实笨重的羊毛大衣让士兵们无法在泥泞的战壕环境中活动自如。
所以轻便透气又防水的「Garbardine - 嘎巴甸/华达呢」就被广泛运用在军队制服上,以保证将士的最佳作战状态。
卡其色在英国军服中占主导地位,是在印度汲取教训的结果。
「卡其」一词在印地语中意为「尘土」。
1840年,英军进行了将制服染色以与景观融合的第一个实验;在1857年的印度叛乱期间,数个英国军团将其制服染成卡其色。
在1899年的布尔战争中,卡其色制服的实用性通过游击战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制服需要消失在环境中,需要流畅、不受阻碍的自由移动,需要适应战斗地形,并且容易大批量生产。
在衣服的形制上,在原有Tielocken大衣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具有功能性的设计元素。
可以说,没有任何东西只是为了好看而存在。
这件新式大衣,让前线战壕里的英军比德国人更适应湿冷的法兰西天气,「Trench Coat - 战壕风衣」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在某种程度上,风衣象征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占据的独特历史时刻。
当时,从严格控制的社会结构到军事组织再到时尚,一切都处于动荡之中。风衣既是那个时代的象征,也是科学创新、技术和大规模生产的结果。
它讲述了一个非常现代的故事。
——侦探、硬汉的基本款——
风衣并不仅仅是一身戎装,也是男装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视觉符号。
上世纪20至40年代,侦探小说、硬汉小说、现代黑色电影不断涌现。
在流行文化历史上的那些经典时刻,一个邪恶的反派,或者对故事线起到关键性作用的神秘人物,总是穿着一件隐蔽的风衣、头顶浅顶软呢帽。
偶尔还戴着墨镜。
当男人们面临艰难险阻或者情感波动时,如此的装扮总能恰如其分地为那时那景增加些许戏剧张力,突显主人公的浪荡豪情。
当凛冽的寒风吹过,他们的下摆被微微掀起,转身留下令人难忘的背影,神秘而悲伤。
某种程度上,这与在大众刻板印象中黑手党是西装时髦客的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那黑暗的罅隙中,深藏功与名,散发出孤独、严肃又性感的隐匿之光。
——风衣的正确打开方式——
风衣,是一颗英伦宝石,始终保持着其优雅和实用主义的根源。
然而,却不是谁穿上它都能发光的。
又高又帅固然具有先天优势,但把一切结果都归咎于条件不足我却不敢苟同。
以下我们将把问题逐一击破。
衣服的高级感从何而来?
材质,也是一种颜色,是衣服的另一种表情。
对于风衣来说,看起来硬挺、摸起来厚实致密,就是跳脱出「土俗」最关键的要素。
如果料子太薄,所有版型上的设计巧思都将消失于无形——
该挺的地方不挺,不该起皱的地方起皱,档次如何体现?
1879年,由Thomas Burberry发明并在1888年申请专利的嘎巴甸,造就了风衣的灵魂。
一件不是嘎巴甸的风衣,不是正宗好风衣。
这种织物的纱线经过特殊的防水处理,拥有高密织结构,轻便耐操,既能抵挡风雨又能保暖透气。
总之你摸过那手感、看到那光泽纹理之后就知道——
嗯,对路了。
排在「材质」之后、第二重要的,就是「合体度」。
为了能充分感受到风衣的魔力,它得像女王的鞋子适合她的皇室脚一样适合你。
首先,尺寸应该足够大,可以穿在西装、外套或厚毛衣外面。
测试方法如下:
把扣子全扣上之后,肩膀应该超过你的自然肩宽大概2到3cm左右,这是留给内搭的空间。
手臂轮圆的时候,胸围区域能容下一个拳头的富余量。
袖子的长度应该比内搭长5到7cm,可以捏到你手里。
如果你身型不胖不瘦,但有一些肌肉——
比如整个夏天都在做平板支撑所以手臂很大,上背部的波纹比纽约中央公园的鸭池还多,你需要密切注意袖窿(袖子根部,大臂和肩膀连接处)是否紧绷。
把风衣穿出爆炸效果,看起来绝对像个变态。
如果你比较胖,胸部丰满、肚子圆圆——
确保空间足够大。无论是倒立、射箭、跑步、劈叉,都不会把衣服撑变形。
如何穿出风衣的感觉?
喜欢风衣的潇洒,又觉得颜值身高决定一切注定穿不出别人的感觉?
非也。
「感觉」这个词玄之又玄。
之于风衣,大抵就是优雅中带着些许风流,风流里带着一丝神秘,神秘背后又有些马革裹尸的血液在流淌的杂糅气息吧。
拿破仑领、双排扣、肩袢、腰带、D环是战壕风衣英姿之魂,但太过亮眼的设计也绝对是把极其锋利的双刃剑。
如果把这些东西全都招呼到一个身形有限、毫无气场的人身上,那就呵呵了,其本质无异于贴满水钻。
就算有肌肉,身高也优秀,但是脸不行,那也是很要命的。
风衣本身气场就强,一个如此鹤立鸡群的人却被发现颜值太低,这么让大家扫兴真的好吗?
如果你实在迷恋那些军装元素或者刚入手了一件战壕风衣,我有2点小建议可供参考:
别把风衣领子立起来,太傻了。
我们亚洲人普遍脸大脖子短,真的立不出欧美人那种随意又时髦的感觉。
不要系扣又在正面系腰带。以直男手残的程度,一般玩儿不转。
把腰一勒并不会显得英俊又挺拔,可以把腰带系在背后或者干脆耷拉着,看起来随意自在些。
记住,驾驭不好的仪式感就是做作。
建议直接穿简单又低调的衬衣领单排扣Mackintosh款。
摒弃那些装饰元素之后,一下就好驾驭了。
注重其他装备的搭配。
如果你决定穿风衣出门,东西就尽量少拿。背个中关村双肩包是想怎样?
把手机拿上,再揣一张卡就行了。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穿风衣,要格外注意言行举止。
从容淡定、稳重大气是极好的。
嬉皮笑脸、探头探脑的会像个傻鸟,摇头尾巴晃走两步路就把那件风衣给毁了。
风衣的颜色和亚洲人肤色犯克?
风衣它又长又大,所以就成了身上最大面积的色块所在。
所以,风衣最经典的「Honey - 蜂蜜色」、「Beige - 米色」就很难穿得好看。以亚洲人的肤色,普遍hold不住,很容易让脸呈现咸菜式的蜡黄。
我的建议是敞开穿,然后用深色的内搭及局部亮点去做平衡。
在款式上、可以选带些图案纹理特色的西装、针织衫或牛仔夹克等,从视觉上将注意力从风衣转移到内搭上。
其实军绿、深蓝、黑色也看起来不俗。
虽然有些人可能觉得穿深色是背离了风衣的传统,但我个人觉得这些颜色的性价比更高——
不挑人,可以很好地把材质、做工问题掩盖,即使是便宜的风衣也不至于看起来不像样。
要是穿深色风衣,一身顺色玩儿不好极容易会散发一些废柴的沉闷恶臭。
保险起见,最好采取「外浅内深」的策略,这样既低调稳重又不失干净清爽,可以说是都市精致直男的优质之选了。
腿长是硬指标,矮个子还是不行?
个子矮通常被认为只适合穿短款,其实大错特错。
短款风衣的下摆,刚好能盖住屁股或是再往下一点点的位置。大概只有男模才能穿出一些时髦的感觉。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
包着个屁股看着可跟风衣没半毛钱关系,倒像是你的夹克买大了,失去了原本该有的潇洒,看起来束手束脚,小家子气。
最可怕的是,非常尴尬地把身材比例卡成五五或上六下四,看起来很挫。
如果是低于172的那种「矮」——
快到脚脖子的那种长款就真的别想了,小巧思再巧都救不了的。
毕竟,如葛大爷般气质脱俗身高顶天立地人称「行走衣架子」的完美男子实在是太少太少。
据我观察,个子矮的人还是穿「中长款」比较稳妥。在敞开怀的情况下,出乎意料地显高——
既能把腿露出来,又不会像短款的那样变成五五开,颇有种若隐若现、仿佛暗藏一双长腿的朦胧感。
内搭也是关键,必须要「短」。
和风衣长度形成的反差越大,视觉上腰线的位置越高,人就显得越高。
在裤子的搭配上,「修身深色休闲款」几乎能hold住所有风衣。
千万别穿那种颜色很浅、破洞拉丝、水洗效果很强、又肥又长的蓝色牛仔裤,看起来真的很垮了吧唧。
最后说鞋子的问题。
如果此时穿一双底儿很薄的皮鞋,看起来就特别「头重脚轻」。
来一双看起来有「体积感」的鞋,比如高帮的靴子或鞋底稍厚一些的球鞋,才是正解。
一是秋冬比较抗冻,二是增高,三是显得刚毅和厚重。
要么就直接穿短一截儿的裤子,要么就卷起来。
最要命的就是穿紧身裤然后把裤子塞进靴筒里;
最最要命的就是,那双靴子还是「大黄靴」。
————————
好的衣服,不仅能修饰身材,更能修饰气质。
而风衣所承载的那种体面、讲究、优雅、温暖,是男人最有魅力的灵魂底色。
今年秋天,入手一件,不会后悔。
PS: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提示:YOKA时尚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