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潮涌夫妇
汪潮涌最遭人"妒羡"的,还有他的完美婚姻。他的夫人--MTV全球音乐电视台中国区总裁李亦非,财、权、貌俱全。这二位强势之人,他们的相处模式,不是针尖对麦芒,而是琴瑟合鸣。用汪本人的话说是"最好的朋友"。
没有争吵的时候吗?
"我们的沟通很顺畅。她不像一般女孩的思维方式,她很大气,比如做美帆赛,风险很大,但她了解我的想法后身体力行地支持我,组织演唱会、找赞助商、当义务宣传员,比我还带劲呢。"
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不俗之人,在家里的交谈都被一些媒体称为"高质量的对话"。
汪潮涌作出解释:"柴米油盐,从来不在我们讨论之中,我们说得最多的孩子教育,艺术鉴赏,读书见解,世界大事,和公司发展战略。"
他们有一儿一女。今年暑假,两口子带上儿子去航海,带上女儿去法国参加网球夏令营,全家出国度假了几次。而在陪女儿重读金庸小说时,汪潮涌对他的商旅生涯有了一番新的感悟。"'风投'这个行业,是孤独的,隐身繁华的背后,忽然觉得在都市里我有一片自己的桃花岛,我就是岛上的那个知情识趣,孤高自诩的黄药师。不需短兵相接,弹指神功间已达制胜之境界。"
吹笛,弹古筝,写诗,汪潮涌到今天还保存着当年清华读书时的浪漫气质。有时周末的傍晚,他和夫人,一个吹响横笛,一个翩然舞剑,一派笑傲江湖的侠士风范。
下一站:走中国巴菲特之路
人物周刊:能说说第一桶金的故事吗?
汪潮涌:从摩根银行辞职后,我在国家开发银行当了一年顾问,当时的薪水是象征性的一块钱,我就用业余时间投资纽约股票,适逢高科技热,加上我在华尔街11年的积累,这样1999年创办公司时,我手上有两千万美元启动资金。
人物周刊:您创业头一年,据说募集的资金就超过2亿美元了,是如何做到的?
汪潮涌:2亿美元不算多,毛毛雨而已,以前我在"摩根"操盘的都是一百多亿的案子。但我真要感谢在华尔街超极限的魔鬼职业经历,打下了一个好基础,比如人脉、能力。现在我们的资源分布全球。
人物周刊:不少人都觉得您真是太顺了……
汪潮涌:(有点急切地打断)我要澄清一下,我的人生并不顺利,相反是极其坎坷。我一岁就随父母下放了,从县城到大别山,送给亲戚当养子,几年后才和父母团聚,8岁就开始放牛、砍柴、养猪。后来出国也吃了很多苦。
人物周刊:您在清华就读时,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兼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的朱镕基,在美国考察,路上巧遇新泽西州州立大学校长,带回来一个奖学金名额。您便因此公费出了国。为什么是您而不是别人得到了这个"唯一"?
汪潮涌:活跃吧。我外语还行,那时还是校报编辑。
人物周刊:您和巴菲特(全球最杰出的投资者)交往不浅。您也曾经说过,希望成为中国巴菲特。
汪潮涌:我想走他的路--他60年如一日,不断投资再投资,赚的每一分钱投入到产生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中,他住的房子是40年前买的,不追求物质,没有奢华浪费的生活方式,最近更是捐出370亿美元做慈善。当然是我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