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名称:《澜》
形式:电子双周刊
创刊时间:2005年12月
BAZAAR:《澜》上都有什么内容?
杨澜:首先是基于我主持的两档节目,《天下女人》和《杨澜访谈录》,在其中出现过的公众人物,都有可能出现在杂志上。其次,是选择生活方式类的话题,比如旅行目的地和音乐的推荐,或者是挑选一个话题来请不同的人发言。与传统杂志不同的是,我们是多媒体的,给读者提供了更多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BAZAAR:你在制作《澜》的过程中负责什么?
杨澜:我主要负责把握方向。从整体来说,我们与其他的电子杂志不同,我们不是仅满足于个人兴趣,而是更多考虑商业和社区,偏向新媒体的考虑。我每期杂志都会看,然后与编辑团队沟通,提出具体的意见,包括版式、选题,但我会留给创作的人很大的自由度。她们每个时期也会向我预报,比如这段时间想做一个新的栏目,侧重点是什么,我们会一起讨论。
BAZAAR:现在《澜》的读者有多少?
杨澜:第一期,下载量只有40多万,2006年3月就过100万了,去年7、8月开始固定在300万,最高峰时突破过500万。这个增长中有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把下载平台更换到了新浪,下载速度快了,订阅的人就更多了。
BAZAAR:推出《澜》,你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杨澜: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没有先行者给你经验,每一次尝试,风险都很大。现在,个人电子杂志多起来,如何保持住我们的优先性和个性、实现我们的商业理想成为了另一个挑战。
BAZAAR:个人杂志中的“个人”,到底有多重要?
杨澜:首先,《澜》的风格和内容,应该是与我本人的风格形象相吻合的。许多人第一次下载《澜》,也是因为喜欢我的节目,喜欢我这个人,才会来看看一本杨澜做的杂志是什么样。但是,在看过几期之后,杂志本身会产生固定的读者群,会有人因为单纯地喜欢这本杂志的观点和话题而来下载,之后就慢慢地有了杂志的独立存在。个人杂志中的“个人风格”和“杂志个性”是相辅相成的。
个人杂志与博客有什么不同
博客是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个人杂志则像是一出拥有明星主持的综艺节目;博客的博主一味展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写,个人杂志的主编则是将所有他欣赏、赞同和气味相投的素材集合在杂志这个舞台上;博客因为内容来源有限、视角相对狭窄,对读者主要起到分享生活点滴和个人生活态度的作用,而个人杂志集百家之言阐述和论证主编的态度,更容易为读者所信服,引领甚至塑造生活态度的作用远远大于分享;写博客的人是“分享狂”,而个人杂志的主编是“野心狂”——他们要做的是意见领袖。